岛内著名抗战史学者:我为台湾抗日志士平反奔走 - 环球视野 -
王晓波口述 陈太曦整理记录编者按:1951年4月,台湾当局将台湾早期的抗日志士王敏川、赖和等人列入“忠烈祠”奉祀。但到了1958年9月,台当局称:“王敏川、赖和等人具台共身份,与抗战殉难官民祠祀规定不符,饬知各地政府分别撤除其等牌位,以明忠奸。”台湾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多年来研究台湾抗日志士的遭遇,他向《环球时报》讲述了为这些抗日志士正名和平反的过程。抗日战争史上,台湾爱国志士也有参与、也有贡献。然而台湾早期的抗日志士王敏川、赖和等人却曾被台湾当局以台共身份为由移出“忠烈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岛内根本不晓得这件事,当年正值反共戒严时期,大家不敢谈也不敢说。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相关研究才发现,日据时代台湾的爱国主义传统并不为国共两党知道,甚至被日本人刻意湮灭。为赖和平反险遭查禁上世纪70年代初,保钓运动分成左右统独,出现认同问题,一部人开始研究台湾历史,认同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我们当时创办了夏潮杂志,挖掘台湾的爱国主义传统、台湾的抗日史,才发现很多爱国志士、先烈先贤被污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是时代潮流,包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是这样主张,赖和等先烈在大时代背景下同情社会主义,是很正常的,何况王敏川、赖和等人并不具有台共的身份,我们于是开始走上为他们平反的道路。赖和不但是台湾在日据时代的抗日仁医,而且被尊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他在厦门行医期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返回台湾后积极参与台湾新文学运动。他的作品多是殖民地的抗议文学,并因此多次遭到日本殖民当局打压。赖和每天为上百名病患看病,身后却只留下一部单车和一大笔债,所赚的钱都拿去资助当时的台湾抗日志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再度将赖和拘捕入狱。1943年1月31日,赖和在狱中去世。临终前,他猛敲床板大叫“不看日本仔倒台,我死不瞑目”。1951年,台湾国民党政府将赖和入祀“忠烈祠”,但1958年因有人密报赖和是台共而将他撤出“忠烈祠”。我们发现“调查局”调查赖和的理由非常牵强,称他是“反日思想激烈,属于左派”,但赖和是反日,根本没有反蒋介石。赖和的诗也不断反映出心系大陆的情感,“杜鹃岂有兴亡恨,心血虽干亦自啼”,难道这也属于左派吗?1976年开始,夏潮杂志陆续刊载赖和的故事,以及多个台湾学者为他平反的文章,那时我们都冒着风险,被台湾当局扣上“左派”“台独”帽子。1979年3月,《日据下台湾新文学》即将出版,第一册就是《赖和先生全集》。台湾当局一度要查禁,我一连在报纸上写了两篇文章,还得到包括郑学稼、尉天聪等人的仗义执言,才让事态趋缓。我们的努力也获得“立委”黄顺兴的关切,并在同年11月向“行政院”提出质询,但被“内政部”打回票。我批驳“内政部”的答复,并提出平反呼吁。我说,赖和除了在厦门的时期外,从未生活在“中华民国”政府统治之下,也从未与“中华民国”政府有任何冲突,反而在抗战时因“反日思想激烈”数度入狱。对这样的仁医志士,光复后予以褒扬和入祀“忠烈祠”,应理所当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自毁褒扬令,撤除忠烈牌,这种措施对当年爱国抗日的台胞如何交代?对台湾后代子孙如何交代?毁令撤牌对赖和并无伤,受伤害的是政府自己,自曝无知和小气。文章刊出后,多人陆续跟进,学者侯立朝汇集各方文章给“内政部长”林洋港,呼吁平反此冤。1984年1月,“内政部”终于决定恢复赖和入祀“忠烈祠”。赖和能获平反,最大的功劳是锲而不舍的侯立朝,以及出版《赖和先生全集》的李南衡。李南衡为出版《日据下台湾新文学》花光了所有积蓄,应是他最感欣慰的收获了。王敏川平反花了数十年赖和恢复入祀“忠烈祠”,但仍有一些抗日先烈未平反,其中就包括王敏川。王敏川以“台湾文化协会”推动民族运动,用文化讲演方式为大众启蒙。他反对说日语,提倡地方文化,结果被日本殖民当局禁止。后因集会结社愈来愈壮大,又遭日本当局逮捕判刑4年,由于在狱中备受折磨,出狱后于1942年病逝。他跟赖和一样,先是入祀“忠烈祠”,但于1958年被撤出。在赖和获平反后,我也一直希望王敏川获得平反。1987年,我主持“台湾史研究会”为王敏川平反,行文“内政部”,但延宕多年。直到2008年10月,马英九当选“总统”后接见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所有成员,会长林光辉提请马英九“主持公道”,“总统府”才交由“内政部”研议。2009年6月,“内政部”终于举办公听会,邀我及多名学者以及“国史馆”“国防部”“法务部”“调查局”和各县市政府等单位。其中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常务理事丘秀芷在会中直言,王敏川坐牢多年,出狱不久即逝世,当时为1942年,台湾仍被日本占领,怎能日后以“共产匪干”定罪?多人还表示,王敏川多次开讲解说论语,发扬中华文化,更是难能可贵。我当时说,从抗日文化协进会创会开始,林献堂、蒋渭水、王敏川就是创会元老,台湾学子每每响应大陆知识分子之行动。即使是日本的“警察沿革志”也记载王敏川非共产党员。王敏川那个时代是社会主义盛行之年代,如果青年的王敏川为社会主义奔走,那青年时期即去苏联的蒋经国又做何解释?蒋经国后来回国成为台湾“总统”,而王敏川在台湾被日本人刑囚,受尽折磨,来不及见到台湾光复就抱憾而终。终于,“内政部”通过王敏川的平反工作,连带的翁泽生、洪朝宗、洪朝生等也一起获得平反。2010年3月29日桃园县政府在“忠烈祠”举行春季致祭忠烈暨赖和、王敏川、洪朝生、翁泽生烈士入祀典礼。桃园县长吴志扬除对革命先烈表达最高的敬意,也表示希望先贤先烈的英勇事迹永远流传下去,此事终告圆满解决。捍卫林少猫的抗日先烈地位除了赖和、王敏川获平反外,另一名台湾早期抗日著名代表人物林少猫也差点被剔除“忠烈祠”。1984年4月,当时高雄市议会议员洪寿美与议长陈田锚之争,意外引发这起风波。当时有新闻质疑说,“林少猫到底是抗日志士还是土匪流寇,市政府要查明。”此时大家好不容易才为赖和平反,现在又多出个林少猫事件,我立即写了一篇文章捍卫林少猫的抗日身份。我说,陈田锚的祖父是陈中和,当年诱降林少猫,最终导致林少猫疏于防范,全家被日本军警杀害,满门忠烈共60多名男女战死,另有10名儿童遇难,日本人前后共杀了320人。林少猫武装抗日的事迹殆无疑义,这些都有中日双方的数据可以佐证,岂容诽谤?我说,如果今天还有人可以站在日本人和汉奸立场诽谤林少猫为“土匪”,那恐怕是他们忘记了光复后的台湾是谁家天下了。此事后来终归平静,没有人再敢质疑林少猫是抗日志士。我们在1986年成立台湾史研究会,当时就呼吁两点,并寄信给“教育部”,要成立台湾史研究所。台湾史与中国史有五十年的殖民史不一样,要把台湾史列入历史教科书。我们要的是赖和、王敏川、林少猫等人的台湾史,是站在台湾人民立场,站在民族立场的台湾史,不是日本统治台湾的台湾史。最近台湾的中学课纲问题,有人想以“皇民史观”,用比日本军国主义还要军国主义的史观来呈现台湾史,否定或不记得台湾抗日先烈的事迹,是我强烈反对的。
栏目导航
- 永利娱乐网址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电话:
- 手机: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