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永利娱乐网址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
地址:
当前位置:主页 > 永利娱乐网址 >
一个留守山村的全村福:从没有像今年过年这样热闹-新华网
浏览: 发布日期:2018-11-13
近四米见方的大红“福”字悬挂在舞台中央,上面是写有“河顺镇王家沟居民委员会2018年春节全村福”的大红条幅。这样喜庆的背景下面,是700多人笑逐颜开的脸。2月16日,大年初一,河南林州河顺镇王家沟村村民们拍了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全村福。为筹备拍这张全家福,55岁的村支书申文生忙了近半个月,除了布置背景,他要通过各个渠道通知乡亲们回村来拍照。近些年来,村里年轻人纷纷离开,只剩老人和妇女留守。申文生一开始心里也没底,虽然王家沟户口在册人员有820人,但预估“能来三百人就不错了”。最终,拍全村福的来了700多人,虽然拍完照,大多数人“就地解散”,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申文生还是觉得心里“得劲儿”,这么多年,大家还能召集到一起,说明没忘本。“村庄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几乎没有可能返回家乡,说不定哪天就空了。”申文生说,他想通过拍全村福的形式,给大家留个纪念,也留住全村人的面孔和记忆。早晨7点多,人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向村里集中。离村口还有500米就挤满了私家车,连村委会大院里的空地上也是。村民聚集在广场前,老人们坐在凳子上话家常,妇女们转成圈扭秧歌,年轻人进行拔河比赛,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场面“相当红火”。广场指的是村里的一个露天影院,红砖砌的,建于上世纪70年代,门头上的牌匾铁锈斑驳,依稀可以辨认出“河顺镇王家沟剧场”几个字。74岁的王长富和其他老人坐在中间位置。他说,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上年岁的还熟悉,那些年轻人和小孩子,他基本都不认识了,不断问:这个是谁谁家的,那个是谁谁家的?早在一周前,王长富就给孩子们打电话,要求都回王家沟村拍全村福——退休后他就搬到林州市区居住,虽然只有21公里,但很久没有回来了。人齐了,摄影师鼓动大家喊口号:“王家沟全体居民祝愿林州父老乡亲新年快乐”,末了加一个“耶”字。老年人对于照相最为配合,他们笑得开心,挥着手;孩子们比着剪刀手,有的回头喊妈妈;年轻人熟悉不熟悉的站在一起互相寒暄。“这里原来遍地铁矿石。”当了30年矿工的王长富,指着远处的山头描述,一掏两个洞,用老炮装上几吨炸药,哗啦就把半个山给起了。后来是钻洞地下采,“一人粗的铁杆子,一二十米高,装上药一炸,轰隆,一大片全松了。”为了安置这些矿工,王家沟让出600亩土地。村主任王文生回忆,起初,矿工们下工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借宿在老百姓家里。挖矿用的铁锹等工具,扔了满大街。随着机关办公楼、机电车间、子弟学校、浴池、职工宿舍楼、火车铁道等的建设,王家沟兴盛起来。而拍全村福的“王家沟剧场”,每到晚上更是人头攒动。村民回忆,当时,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露天电影播放。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会早早搬来小板凳坐在台下,生怕占不到好位置。夜幕降临,有人站在凳子上举手招呼,有人晃动手电寻找亲朋,卖铅笔瓜子玩具的小贩吆喝着。“演啦演啦演啦”……第一束白光射到银幕上,广场上再次欢腾,夹着孩子们的尖叫声。那时候的王家沟村,即便夜里也是喧嚣着的,戴安全帽的矿工在小饭馆喝酒划拳,下了学的孩子们挤在图书室和供销社,免费班车从火车站、安阳两地将人拉回村里,两侧尽是吆喝着卖糖卖菜卖玩具的小贩,还有银行、邮局、发廊、澡堂、招待所,都是人。“在村里能干什么?耕地没了,学校、医院、商店,什么都没有了。生病没有办法治,孩子上学没人照顾,买点吃的都得跑几里地。”村民们说。“王家沟生,王家沟长,成人以后王家沟破落了,走了”。在外工作的王生远说,他这一代人经历了村庄的辉煌,也见证了村庄的失落:年轻时候有矿山养着,到了中老年反而背井离乡,到内蒙古、山西等地,继续从事开采、拉矿、运输等行业。“现在不成点了。”村主任王文生感慨,以前河道多,龙池沟、金牛池、运粮河,附近活水没有断。几十年来点炮崩山,植被破坏,耕地很少,水位下降,如今都是吃地下水。“上年岁的故地重游,说起来还掉泪呢。”此前的厂矿车间等都已废弃。广场对面是东冶铁矿办公楼,玻璃破损楼层断裂。职工子弟学校大门紧闭,浴池、宿舍食堂玻璃破损,火车道被荒草覆盖。路上零星可见铁矿石,远处是满山的黄连树,有的还搭着鸟窝。“村庄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几乎没有可能返回家乡,说不定哪天就空了。”申文生说,他想通过拍全村福的形式,一是为了活跃大家的文化生活,二是为了给大家留住乡愁。申文生说,他也对王家沟的将来感到担忧。随着时间推移,拍“全村福”的老人一个个故去,中年人外出奔波,小孩子们互相不认识。那时候,王家沟或许就和这些废弃的大楼、生锈的机器、荒废的火车道一样,再也无法运转,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了。“树高千尺,落叶归根,王家沟村寄托着我们世代人的乡愁,凝聚着每个人的记忆。”申文生说,乡亲们也不希望王家沟最后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申文生说,他想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恢复耕地和植被,填山造林,搞休闲采摘、林下养殖等。但最想做的,是搞个工矿旅游遗址,游客们能顺着索道或者小火车,上到矿坑体验。“村里以前是安钢旧址,如果我们能拿到投资,开发成旅游项目,就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就能把年轻人吸引回来。”"abs" : “村庄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几乎没有可能返回家乡,说不定哪天就空了。”申文生说,他想通过拍全村福的形式,给大家留个纪念,也留住全村人的面孔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