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永利平台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
地址:
当前位置:主页 > 永利平台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1-13
2013年12月,一座规划2300张床位,集高新科技化、人本化、山水园林化和国际化于一体,融合医疗、教学、科研综合功能的高档三甲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光谷院区)在光谷地区拔地而起,一举改变了武汉光谷的“医疗洼地”现状。武汉东南部,三湖六山之间,坐落着我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中国光谷。这里,高新产业林立,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这里,百万居民汇聚,正在日新月异地成为“武汉第四镇”。然而,光谷这片高科产业高地,却一直是“医疗洼地”——在这片常住人口近百万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一直未能有一所拥有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与之匹配。百万光谷居民,一直饱受“看病难”的困扰。东院区所依托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系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百年名院。是湖北地区首家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医院设置临床医技科室78个(国内最全),涵盖现代临床医学的各个专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2015年,医院门诊量逾300万人次、手术逾6万台次、出院患者13万人次。在全国一千余家三甲医院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23位。东院区在设计理念上,集纳国际一流医院的先进布局,并充分考虑武汉大学既有的建筑特色。院区采用全智能系统,供水、供电、消防、排烟、信息、安全管理等全部实现智能化。此外,先进的“云技术”,使得东院区与主院区实现智能化联通,便捷的远程会诊,以及及时的质量管控系统,使得医疗质量有了稳定保障。东院区山水园林的曼妙景观,将为患者提供温馨和谐的养疗环境。东院区景观设计以“生命•花园”为主题,并结合规划布局将整个院区划分为“一轴、一环、三模块”的景观格局:“一轴”指绿色景观轴,从南至北贯穿整个院区,长约500米,宽约12米;“一环”指围绕医院的希望之河,坐拥全院,总长1480米。“三模块”将医疗区、科研区以及生活区分别赋予拯救生命、探索生命、享受生命的寓意。“希望之河”结合环城水系,以树形挺拔,标志性强的落羽杉为背景,临河种植特色开花植被及中小乔灌木,形成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街道立面景观,辅以医疗综合区设计的三组以“平安、健康、祝福”为主题的小花园给就诊人群以如临花园的放松心情。东院区遵循“一切为病人 为病人一切 为一切病人”的服务理念,在细节上为就医人员提供极大便利。门诊的挂号、收费、门诊、药房、检查等功能集中在一层,优化就诊流程;智能物流系统可快速的传输运送医院药品、化验标本等,避免患者来回奔波;在每个病区设有家属等候室、患者活动室,每间病房设有独立的卫生间,每位患者设有衣物橱、陪护椅等。此外,东院区还在市内首创宽敞的“医街”,将各功能建筑相连的独特设计,病人检查转运足不出户、畅通无阻;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入口、无障碍电梯、轮椅通道以及扶手等,并在每层护理单元设置无障碍病房一间;考虑住院病人的晾晒需求,通过改良窗型等方法提供充足的晾晒空间。院内2000多个停车位,将充分满足患者的停车需求。东院区设计建造过程中,在考虑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还充分依托武汉大学的顶级教学资源,着力强化了教学科研的功能设计,为未来打造国际化的研究型医院和国内顶级健康基地,打下坚实基础。2007年11月,依照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选择与湖北省内龙头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同兴建人民医院东院区,以满足该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下,2013年12月15日,历经6年精心磨砺,一座全新的“光谷医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在光谷一路与高新六路交汇处璀璨绽放。人民医院东院区,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并进驻东湖高新区。以光谷为中心,并辐射江夏、鄂州、咸宁等地,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了东湖高新区、光谷片区的医疗配置,满足百万居民的医疗需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武汉光谷中心医院),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六路17号,毗邻光谷火车站,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253890 平方米,由绿化和水系自然分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生活区。人民医院东院区所处的光谷一路与高新六路交汇处,正是光谷城市规划划定的功能核心区。这里,是光谷的核心生活区和居住区——周边15分钟车程内,居民小区密集,学校企业林立;这里,将是光谷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未来光谷火车站的所在,汇聚武黄、武咸两条城铁,以及武九铁路和雄楚大街BRT专用公交线路,也是武汉地铁11号线和2号线南延长线的终点站。在东院区,包括武汉市居民医保(含生育保险)的门诊与住院、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众多基本医疗保险的转院治疗,都被纳入服务范畴。光谷居民足不出“镇”,即可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最大便利。为确保“医疗同质化”,人民医院东院区与张之洞路院区施行学科统一管理、专家统筹安排。东院区医务人员均来自于人民医院本部,包括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以及500余位正副高职专家,每周定期在东院区坐诊、查房、手术。人民医院的名医大咖——黄从新、江洪、罗和生、丁国华、胡克、陶泽璋、华清泉、刘修恒、王志维、陈谦学、孙圣荣、许学先、洪莉、张蔚、徐望明、王高华、王晓萍、宋启斌等69位二、三级岗位的专家教授,长期定点服务于东院区。在专科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两个院区实行“一体化”运行,将主院区以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面“移植”到东院区,一大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诊疗技术,都在东院得到同质化延伸。开设5个病区,开放床位800张,并  在专科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两个院区实行“一体化”运行,将主院区以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面“移植”到东院区,一大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诊疗技术,都在东院得到同质化延伸。截止目前,东院区开展包括经腹腔镜肝脏、胆囊及胃手术,颅脑内血肿清除及异物取出,膀胱肿瘤切除手术,子宫肌瘤及宫颈癌根治,甲状腺及喉部手术,口腔根尖病变及外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眼睑内翻倒睫矫正术,四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脊柱骨折、腰椎管狭窄症、胸椎结核、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光谷地区赢得广泛赞誉。学术任职与荣誉: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获得者,两次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首届百佳医生、首届“江城金口碑医生”、湖北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研究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SCI论文15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从事心脏病的介入治疗30余年,完成各种心脏病介入手术两万余例。学术成果:2010年-2012年作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国Emory大学研究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武汉大学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科研成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7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5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杂志论文1篇。科研成果: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国内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省杰出人才基金1项,武汉大学拔尖人才项目1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2项。学术任职与荣誉: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早癌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委,hp学组委员兼秘书,湖北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委兼秘书,湖北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秘书,湖北省微创诊疗临床研究中心秘书,武汉市消化病学会常委,武汉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科研成果:主持国家及部级课题1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美国科研奖2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科研成果:吴雄飞教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5项,省部级攻关课题基金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历任泌尿外科、器官移植、肾脏内科多学科博士生导师,培养毕业博士生26名,硕士生16名;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12篇),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银奖,当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会议评委,是国内少有的肾脏内外科复合型专家。诊疗专长: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肾脏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动静脉瘘吻合术,动静脉瘘栓塞取栓再成型术,转位及高位动静脉瘘成型术,动静脉瘘狭窄及栓塞球囊扩张成型术,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吻合术,临时及长期导管置管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肾穿刺活检术等,以及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等的诊治。学术任职与荣誉:兼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乳腺整形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房微创整形学会常委,湖北省整形学会常委,湖北省烧伤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科研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3部,承担国家科研课题2项,主持湖北省科研项目2项,主持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并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学术任职与荣誉: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湖北省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妇儿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湖北专家组副主任,湖北省生育调节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师协会理事,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湖北省肿瘤学会委员。科研成果:先后主持或承担卫生部及湖北省科技厅研究项目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参编著作3部。诊疗专长:熟练掌握妇科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及月经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宫腔镜、腹腔镜和经阴道的微创手术,专注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沿动向,娴熟于妇科肿瘤的手术、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精通女性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盆底脱垂相关的病变以及女性生殖道损伤性疾病的诊治。关注女性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在国外接受过有关女性盆底疾病、慢性盆腔痛的诊治培训。对妇科内分泌、妇科肿瘤、妇科炎症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勤于比较每种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善于根据病情病人状况扬长避短地对每种疾病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诊治,做到治疗个性化、经济化、微创化。娴熟于微创化手术技巧,探索各种生长部位肿瘤的不同治疗方法,主张疑难杂症的溯源思维。科研成果: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博士后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6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项。诊疗专长:专注妇产科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娴熟掌握妇产科各种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精通妇科各级手术操作(如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卵巢癌减灭术等4级手术),尤其擅长妇科各类疾病的微创治疗(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不开腹手术)。诊疗专长: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擅长妇科微创手术(宫腔镜、腹腔镜及阴式手术),妇科良、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生殖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调的诊治。科研成果:主持湖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卫计委重点支撑项目一项,荣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荣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湖北省卫生厅2012年度“群众满意的医务人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9篇;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专著3部。学术任职与荣誉:现任湖北省产前诊断技术鉴定专家,湖北省计划生育专家,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发表>等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SCI一篇。主编卫生部视听教材> 等2部专著;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专著5部。科研成果:在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卫计委基金1项,参加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术任职与荣誉: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遗传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科研成果: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得首届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奖二等奖,2016年华夏医学奖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推广奖二等奖、教改项目三次获得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SCI论文4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二百余篇。诊疗专长:女性生殖内分泌、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多年来一直从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女性不孕症诊断及治疗的相关研究,在个体化的超促排卵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要从事助孕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和优生优育等;开展并完成数千余例腹腔镜及宫腔镜微创手术。科研成果:参加和主持国家“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科委课题3项,其中1项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著作1部(《宫腔镜诊断与手术图谱》),参编著作3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曾多次赴国外参加国际生殖医学学术会议及交流。学术任职与荣誉:湖北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常委,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和参加湖北省科委课题3项,其中1项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参编著作2部;主编和副主编专著各一部。诊疗专长: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常见多发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在生殖内分泌,不孕不育症的诊治及辅助生殖方面造诣较深,擅长各种妇科疾病的微创诊治,尤其是宫腹腔镜下的妇科手术。诊疗专长:在喉癌、下咽癌、鼻腔鼻窦外科、甲状腺外科、涎腺外科、中线颅底及侧颅底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与修复、中耳炎手术、人工听觉技术、面功能听神经瘤手术,部分喉、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手术,上颌骨掀翻入路颅底手术,胃代食道、下咽上消化道重建术,眶上锁孔入路前颅底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多种人工听觉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术任职与荣誉:兼任世界组织(WHO)防聋专家,亚太地区头面整形中国区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声学会听力学、言语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多家医学杂志编委。科研成果: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对本专业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全面开展耳、鼻、咽喉及头颈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颇佳,发表论文50余篇。诊疗专长:头颈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声嘶的鉴别诊断及嗓音显微外科的治疗,咽喉疾病及气管食管疾病的诊治,鼻科疾病的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激光手术治疗等。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指导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副主编2部,其中主编德文专著1部曾被德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完成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国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模式的建立与推广”,2014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术任职及荣誉: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治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防盲治盲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眼科医师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眼科激光学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残疾人视力康复协会委员。科研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科研项目等8项,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奖,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眼科学术专著3部,发表科学论文30余篇。学术任职及荣誉: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神经眼科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秘书,《中华眼底病》编委。学术任职及荣誉:多次带队进行国家白内障复明工程,并获“光明使者”称号,并为湖北省培养了大量后继者。曾华表国家赴阿尔及利亚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广获好评。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科研成果:参与1项科研课题,已通过鉴定获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课题获省科技厅重大成果鉴定。撰写专著1部,参编1部,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8项,国际横向合作课题1项,省基金3项;横向课题多项,出版及参编专著7部,专利5项,参编著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学术任职与荣誉: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疼痛治疗质控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疼痛学分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颈肩腰腿痛分会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专家组成员。诊疗专长: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对各种危重症患者和及特殊患者的急救和围术期管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于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麻醉、脏器移植、高龄老人及婴幼儿各种手术麻醉,对于罹患心、肺、脑疾病患者外科手术的麻醉亦有独特见解。具有较丰厚的教育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从事临床麻醉、教学、科研工作,善于思考和总结。同时重视对患者多种合并症的充分认识和术前优化,针对病情设计个体化麻醉方案,以保护患者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及麻醉优质化作为临床麻醉的核心。诊疗专长:从事疼痛治疗工作30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各类急、慢性痛症及多种疑难疼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在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脊柱相关性疾病、骨与关节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风湿性疼痛、晚期癌痛的诊断、治疗及微创介入手术。诊疗专长:从事疼痛治疗工作30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各类急、慢性痛症及多种疑难疼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在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与关节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疼痛等)、风湿性疼痛、晚期癌痛的诊断、治疗及微创介入手术。学术任职与荣誉: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湖北省中德医学协会理事,湖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兼心血管外科研究室主任。2005年被评为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2016年被评为“江城口碑医生”,2017年评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年评为“国家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好医师”。诊疗专长:普胸外科肺,食管,纵隔等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擅长胸腔镜外科治疗肺,食管等疾病。对复合食管癌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学术任职与荣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常务编委,《医药导报》编委,《中国药师》编委,湖北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承担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 项,湖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项。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6部。发表第一作者论文9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