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永利平台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
地址:
当前位置:主页 > 永利平台 >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绿维文旅乡村旅游 ...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2-0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绿维文旅乡村旅游规划专题 首页 简介 林峰视点 研究 案例 读图 专题 杂志 绿维微博 联系我们 首页 序言 国家政策 规划方法 相关研究 经典案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绿维文旅认为“农业经营化、农村产业化、农民富裕化”是解决“三农、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渠道便是“乡村旅游”。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分为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三个阶段,同时乡村旅游又与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紧密相关,由此乡村旅游将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等多种关系和多个交点,从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掌握乡村旅游规划方法,绿维文旅总结为“明确一个定位、突破两个难题、解决三个问题、统筹四个维度、协调五种关系”。 乡村旅游规划 美丽乡村打造 田园养老规划 乡村景观改造 乡村综合体规划 休闲农场规划 乡村度假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规划 文创农业规划 林峰视点:乡村旅游是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乡村旅游成为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促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领域(乡村)最好的方式。 乡村旅游国家政策 14个中央一号文件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1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201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016年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4年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乡村旅游其他相关政策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有大作为 两部委全面部署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苏州发文规范乡村旅游民宿 14部门联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 国家旅游局与农发行、中信行签署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合作协议 国家发文鼓励农村基础设施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建设 农业部重点打造“3+1+X”力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四川省旅游局基层旅游扶贫及乡村旅游 重点发展区域帮扶项目稳步推进 湖南省旅游局印发《湖南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计划》 广西发展旅游 重点扶持100个乡村旅游基地 【山东】淄博张店: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实施 7部委决定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福建省旅游局将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民宿发展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绿维乡村旅游规划方法 乡村旅游模式 产业发展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 资源整合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模式 主要针对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乡村,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产业化水平高。 规划路径:初步构建美丽乡村旅游产业链,针对每一个乡村特色,衍伸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加速产业带动效应。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规划路径:构建旅游引导的农业生态示范区。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规划路径:在一、二线城市周边规划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项目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或者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或者其他农业资源发达地区,产业以渔业或者牧业,或其他农业资源为主。 规划路径:构建休闲农业综合体。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规划路径:建立现代都市型生态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规划路径:规划建设家庭休闲农场、企业乡村会所等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规划路径:注重村落整体保护和传统建筑保护,创建文化传承型乡村。乡村旅游类型 观光型乡村旅游 休闲型乡村旅游 度假型乡村旅游 体验型乡村旅游 求知型乡村旅游 购物型乡村旅游 综合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规划方法论 【规划理念】 乡村旅游规划既有区域性宏观规划的指导作用,又有策划设计的重点版块的微观落地意义,特别是对于环境的提升(生活环境、旅游环境)、村落风貌设计改造、交通道路(包括旅游游线)的合理设计、民俗旅游户的落实与运营、传统农业的规划(结合工业、旅游业,实现三产结构调整,提升传统农业价值)、特色农业产业园的打造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备大生态、大农业、泛旅游的综合意义,也利于我们“美丽中国”、“美好乡村”的打造与实现。 基本思路“六最” 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最大可能利用科学技术最大可能地规模化生产最大程度地市场化运作 最最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最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发展“十转变” “平面式”到“立体式”“自然式”到“车间式”“固定型”到“移动型” “石油型”到“生态型” “化学化”到“生物化”“陆运式”到“空运式”“机械化”到“自动化”“粗放型”到“精细型”“农场式”到“公园式”“单向性”到“综合性” 【乡村旅游规划方法体系】 明确一个定位 突破两个难题 解决三个问题 统筹四个维度 协调五种关系 区域综合开发运营者 以旅游为引导的 多种产业融合 开发建设 政府是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者、开发运营者、平台搭建者、控制操盘者 项目核心问题是通过系统操作提升本区域土地的综合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做什么? 合理产业结构支撑的系列产品体系设计 硬件开发建设指导思想 泛农业产业体系 泛地产业体系 泛旅游休闲业体系 怎么做? 全面系统的开发运营模式设计 软性运营管理行为指南 商业开发投资收益 招商融资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做什么? 合理产业结构支撑的系列产品体系设计 产品设计 运营模式设计 市场环境分析 资源条件分析 总体发展战略和定位 文化维度 泛养生文化 泛农业文化 泛旅游文化 产业维度 农业产业 泛旅游产业 社会 维度 政府财政 三农问题 区域名片 生态 维度 生态文明 生态系统 生态产业 政府 强区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富民 (改善当地百姓生活) 生态 (维护本地生态环境) 开发商 钱从哪儿来 钱投到哪儿去 钱怎么生钱 快钱、慢钱之间的关系平衡 合作伙伴 由专业的机构、专 业的人才,做专业 的事情 百姓 “三生” (生态、生产、生活) “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 客户 满足不同客户的 核心诉求(业主、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