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史界面新闻 JMedia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沪上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里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当时自行车数量极少,寥寥可数,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车发展史来看,此时自行车在欧洲也是新创,仅几年后就已传入中国,可见其引进速度之快。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 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几年之后,凤凰牌成了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供不应求。但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据父辈讲,这是女孩子当时找婆家的首要物质条件,是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倍有面子的嫁妆。如果有人骑上自行车,后面都会引来一群驻足羡慕的眼神。而且那时凭票购买自行车后需及时向当地派出所登记上牌,另如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也会立刻派人侦破。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汽车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开始普及,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与交通拥堵,所以人们又重新开始重视自行车这种无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政府也倡导文明绿色的出行方式,所以现在为了能更好的向社会推广这种出行方式,各地也频出奇招,例如在深圳普及的摩拜单车,它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
栏目导航
- 澳门永利娱乐网址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电话:
- 手机:
- 地址: